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技术需求» 设施果菜:冬春季应抢抓关键高效护管

设施果菜:冬春季应抢抓关键高效护管

    进入冬季后,各种灾害性天气容易频繁发生,也是设施果菜类最难管理的时期。现结合我省冬春季气候特点和设施蔬菜生产经验,将此阶段设施果菜管理的几项关键措施做一总结介绍,供各地参考。
    1.连阴多雾天要防持续低温寡照。特别是黄瓜、番茄等喜温类果菜,在温度低于15℃时就会影响开花坐果,而温度达10℃以下则植株生长停滞。应对持续低温寡照的管理措施有:①清洁棚膜,增加透光率(如果持续干旱造成棚膜上尘土堆积较厚,可选用除尘带)。②加强夜间保温,并确保所覆盖的草帘或保温被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③防止温室建筑缝隙等造成夜间热量损失。④必要时及时采取临时加温措施。⑤有条件的,最好能在设施内进行人工补光,每天可维持2—3小时。
    2.连阴雨雪后猛晴要防强光伤害(闪苗)。在持续阴雪多雾天气下,设施内的果菜作物对弱光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适应性,如果天气突然转晴,光照过强,可能造成植株萎蔫,甚至枯死。若遇到此种气候条件,正确的管理措施是:在中午回帘遮阴,使作物逐渐适应强光,避免伤害。连续阴雾雨雪天气持续时间越长,突遇大晴天后需要中午回帘遮阴的天数应越多,一般少则1—2天,多则3—4天,使作物逐渐适应强光和温度的回升。
    3.晴朗天气要防短时高温伤害。在冬春季节设施栽培中,低温是通常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但也不可忽视短时高温对蔬菜等设施作物的伤害。如黄瓜、番茄等喜温蔬菜,既不耐寒也不耐热,温度超过35℃时开花坐果受影响,高于40℃时会导致生长停滞。冬春季节的大晴天,在不通风情况下,设施内温度短时也很容易达到40℃以上,尤其此阶段一般灌水少,土壤和空气湿度低,更易发生短时高温伤害。管理上应做到:①晴好天气的上午,当设施内温度达到30℃时就开始逐渐通风,维持温度不高于35℃。②避免土壤缺水,以保证对设施温度的缓冲能力和作物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③精心管理,不可粗心大意。
    4.注意补充设施内二氧化碳气体。一般情况下,设施内二氧化碳变化规律为:夜间因作物呼吸和土壤中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气体逐渐积累,至早晨揭棚前浓度可达500—600ppm(mg/kg,下同);揭棚后因光合作用消耗,其浓度迅速降低,至10:00左右植株光合作用最旺盛时降至最低;午后作物光合作用减弱,二氧化碳浓度又会缓慢回升。通常,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300~350ppm,而黄瓜、番茄等果菜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增产提质效果较好,通常浓度在1000ppm左右作用明显。
    生产中,可采取化学反应法定时定量补充设施内二氧化碳气体。即用碳酸氢铵与浓硫酸反应,使设施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000ppm左右。每生成1公斤二氧化碳气体,需用2公斤碳酸氢铵和1.2公斤硫酸,可使1亩棚室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约420ppm。操作时,温室每隔10米、大棚每隔7米于上方骨架上悬挂一个非金属容器,距地1.2米。每亩棚室可先将1.2公斤硫酸缓慢倒入4.8公斤水中,边倒边搅拌,配成稀溶液,然后再将溶液倒入提前放有2公斤碳酸氢铵的容器内。早上揭帘后不放风,一次性施放。阴天不放晴天放,下午不放上午放。
    5.注意人工授粉促进坐果。冬春季节棚室常密闭,昆虫少,加之设施内湿度大,果菜往往散粉和授粉受精不良,应注意及时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措施。对瓜类蔬菜,可直接进行人工授粉;对茄果类蔬菜,可通过敲击震动等方式授粉。设施温度如经常在15℃以下或35℃以上,则最好采用生长素溶液点花促进坐果。
    6.注意防高湿诱发叶部病害。在设施内,控制湿度是防病的关键。适温高湿条件易诱发如灰霉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霜霉病等叶部病害。如果设施湿度达90%以上,叶部病害容易发生,尤其是在夜间。冬春季一定要采取综合控湿措施,如地膜覆盖、科学灌水(晴天浇阴天不浇,上午浇下午不浇,浇暗水不浇明水)、喷棚膜除雾剂、适当提温等。
    7.注意预防和应对冷害。冬季设施果菜生产过程中,常有寒流侵袭,容易导致冷害或冻害发生。预防冷害,除应增强设施保温性能或必要时的辅助加温外,还要注意防止土壤干燥,避免植株生长点过高或接近棚顶,寒流来临前可浇水、落蔓或熏烟(可用杀菌或杀虫的烟剂同时熏蒸,以防病治虫)。轻度冷害发生后,可采取以下措施补救:①适时灌水,稳定设施内温度。②叶面喷水或喷保水剂等,防止叶组织失水。③适当遮阴,减弱光照。④循序渐进缓慢增温,防止温度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