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技术需求» 我省小麦苗情调查及冬前针对性管理建议

我省小麦苗情调查及冬前针对性管理建议

    近一个月来,我们对省内咸阳、宝鸡、渭南和铜川4个地市的20多个县区小麦基本苗情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从各地高产创建田块及普通大田麦苗生长情况来看,由于受播种前后多阴雨寡照天气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地区特别是灌区,小麦播种质量不高,麦田普遍存在群体较大、个体较弱等问题,而且病虫害及杂草有高发、重发趋势。现结合调查情况,将我省目前小麦苗情作以汇总分析,并就入冬前的管理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供生产参考。
    一、小麦基本苗情
    1.基本苗群体偏大。就各县区麦田实地调查结果分析,我省目前小麦基本苗群体普遍偏大。旱地基本苗一般在14万—26万/亩,总茎数在58万—87万/亩,主茎叶龄4.8—6.5,单株分蘖2.0—4.3个,次生根4—6条,株高19.5—27厘米;其中一类苗超过80%,旺苗大约占20%。灌区基本苗保持在18万—32万/亩,总茎数为28万—63万/亩,主茎叶龄3.2—4.5,单株分蘖0—2.2个,次生根0.8—4.5条,株高22.5—26.8厘米;其中一类苗占20%左右,二类苗约占60%,三类苗占20%。总体上看,灌区麦田苗情更突出地表现为长势较弱。
    2.播种质量较差。我省麦区今年气候条件比较特殊,多数地区9月份降雨过于集中,降雨量超过常年全年降雨量的50%,10月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11月份降雨量也普遍超过30毫米。受上述气候条件的影响,我省大部分麦区播种前土壤水分充足,灌区麦田多数土壤水分处于过饱和状态,播种后阴雨寡照天气又较多,加之部分县区小麦本身播种质量就不高,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今年麦苗个体生长比较弱,田间弱旺苗占有较大的比例。同时,部分麦田有缺苗现象,而且播种机停留启动处下种过多,“疙瘩苗”几乎在各县区麦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调查中还发现,小麦播种过深面积占到一半以上,地头麦苗过稠,看不到空地,严重影响麦株个体发育。
    3.分蘖缺位较多。灌区麦田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从群体看,基本苗在18万—32万/亩,总茎数在28万—63万/亩,田间独苗占有很大一部分。从个体看,主茎叶龄3.2—4.5,平均单株分蘖1.2个,有30%的单株没有分蘖,单株平均次生根2.5条,株高22.5—26.8厘米。分蘖缺位与吊根普遍存在。经整体评价预测,所调查的灌区麦田中,一类苗约占20%,二类苗占60%左右,三类苗大致占20%,弱苗、偏旺苗占有较大比例。
    4.病虫草害隐患大。今年全省麦田总体上底墒充足,加之小麦从播种至今,多数地区降水量普遍在100—140毫米左右,利于小麦苗期生长,同时11月份气温同比往年偏高,多阴雨寡照,致使麦田杂草基数较大,许多田块杂草已大量萌发出土,其基本群体超过历年。此外,病虫害在田间也有发生。实地调查期间,小麦叶锈病、白粉病随处都能见到,西部麦区部分地块已看到条锈病病斑;地下害虫危害也比较普遍,虫害出现所导致的缺苗断垄现象比较多。
    二、冬前管理措施
    1.适时进行冬前化除。在气温不低于10℃的晴天,可选择安全高效的除草剂对麦苗进行叶面喷施,以有效防除杂草。注意喷雾时要细致周到,不要漏喷。有条件的可辅以中耕除草。
    2.中耕耙耱破除板结。由于播种期土壤水分过高,播后又经常遭遇降雨,容易导致地表发生板结,影响麦苗生长。所以发现地块板结过重时,要及时进行中耕或轻耙,破除板结,为麦苗健壮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3.适时进行冬前镇压。对旱地麦田,应适时进行冬前镇压,控旺促壮,确保麦苗安全越冬。
    4.喷施生长调节剂。对于苗弱旺长的麦田,可适时适量喷施多效唑、寡糖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控制麦苗徒长,并蹲苗促壮,防止冻害发生。
    5.及时做好冬灌工作。今年我省大部分灌区麦田整地质量较差,秸秆还田面积大、土壤悬空等现象比较普遍,对麦苗生长不利,一些田块的麦苗已经出现吊根等症状,而且生长偏弱、偏旺,个体与常年存在明显的差异,受冻害潜在威胁大,因此,建议各地及时做好冬灌工作,以促根增蘖,保苗转壮、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