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2010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3)
2010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农业部        发布时间:2010-11-29

    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应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生产指导和市场调控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新特点
 
    1.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渐向优势产区集中,生产主体和生产方式出现分化。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仍以分散的农户为主体,在补贴和价格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产量稳步提高;瓜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和畜禽等产品生产主体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农户转变,集约化和设施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2.强农惠农政策连续出台,政府支持农业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增加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政策框架基本形成,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累积效应日益显现。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市场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速度加快,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不仅受国内供求因素的影响,也日益受到世界农产品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在大豆、食用油等产品领域,世界市场供求波动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国内价格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4.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宏观经济波动成为影响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因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我国经济的增长格局和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加强农业基础、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已成为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同时,国民经济运行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整、资本市场变动等因素对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明显。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使资本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的联系和渗透进一步增强。

    (二)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1.劳动力要素约束逐步显现,农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由于农业比较收益低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农业从业人员逐年下降,逐步由供大于求转向供不足需,加上年轻一代农村劳动力务农兴趣不高,农业用工季节性短缺和结构性素质下降现象逐步显现。随着供需格局的变化和非农产业工资水平的提升,农业用工成本快速增加,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近几年,棉花、油料等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发展缓慢;小麦、玉米等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受劳动力成本影响较小,产业稳定发展。
    2.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各种风险不断加大。随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更加复杂;随着极端气候发生频率的增加,农产品供给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加;宏观经济和国际市场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逐步增强,进一步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多变性,农产品价格周期缩短,波动频繁,市场调控难度加大。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问题愈加关注,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农产品生产面临的又一大风险。
    3.农村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农民收入缺乏新的增长点。在农产品价格继续提升空间受限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难以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缺乏新的动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的难度加大。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已成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的重要课题。
    4.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农村教育医疗设施差、服务水平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受惠面小、标准水平低,农村养老保险刚刚起步。这些都成为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确保财政支农投入保持较快增长。抓紧制定《农业信贷法》和《农村社区再投资法》,明确和强化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义务和责任,加大农业农村资金投入。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农业农村投入的资金比例和增长幅度。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快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一是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资金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二是扩大对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补贴,加大对订单生产的支持,推动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在总结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渔民转产转业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特定产品、特定产业补贴制度,促进结构转型和升级。四是以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补贴为基础,增加标准化生产补贴,探索建立重大技术推广补贴,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集约化。
    3.健全市场调控机制,防止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要适应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快构建分品种、多层次、多主体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对粮、棉、油、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通过目标价格、最低收购价、储备制度和进出口调控等手段,引导和规范大中型企业积极发挥稳定市场和价格的作用,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对蔬菜、瓜果、畜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通过及时发布行业供求信息,健全行业自律组织,优化市场贸易环境等方式,引导市场有序平稳运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严厉打击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避免对农产品恶意炒作引起价格大起大落。
    4.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针对当前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动植物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的突出问题,加快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一是继续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规模,扩大试点,增加品种,提高标准,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再保险和巨灾保险制度。二是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动植物重大疫病疫情综合补贴和农业保险补助制度,降低重大动植物疫病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5.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完善就业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增加农民外出转移务工收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加快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支持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激发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活力,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山区、牧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
    6.完善城乡平等要素交换关系,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机制不合理,导致农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外流,是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不协调的重要原因。当前重点是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制度和金融服务制度,构建城乡之间平等的要素交换机制。一是改革农地征占制度,探索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有效体制和机制,将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和农民,让农民切实分享发展成果。二是强化金融机构的支农义务和责任,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加对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三是进一步放开民间金融市场,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四是大力开展信贷担保、信贷贴息等,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农村。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
网站管理员:谭东明   电话/传真:+86-29-87080678
地址:中国·陕西·杨凌 邰城路3号   邮箱:tandongming@nwafu.edu.cn
教育部 中国农科院 陕西省政府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 中国林科院 陕西省教育厅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部       陕西省农业厅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林草局     陕西省林业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 │ 信息管理 │ 总访问量: │ POWERBY:107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