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农业
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农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0-12-09

    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种以经济生态化为基础的发展新模式被称为循环经济。现代常规农业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问题,可以运用循环经济的方法来解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模式。
    一、意义
    1、实施生态农业,可以建立和管理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在不会明显改变原生态环境的情形下,形成一个投入产出合理的农业生产系统。生态农业要求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和多次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它原材料的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2 、实施生态农业,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环境不仅常常遭受其外源污染与破坏,而且现代常规农业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耗竭资源的重要源头。生态农业有利于缓解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过度开垦、乱砍乱伐、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控制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造成的污染以及农产品消费带来的生活废弃物、废水、废气污染。
    3、实施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全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衔接、连成一体。以循环经济理念来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推动各相关领域的“产业共生”、“要素耦合”、“整体循环”、“综合利用“和“产业生态链”,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载体。因此,实施生态农业,有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业融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之中。
    4、实施生态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沿用以往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顾生态环境后果、单一追求高产农业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以循环经济理念为中心的生态农业,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
    5、实施生态农业,有利于改善农村居往环境。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中的体现,可以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居往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如,实施“生态家园”式生产.把农家的猪舍、厕所、沼气池连建,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形成无病菌、肥效高的农家肥,同时又改善了庭院的卫生环境;农民不再焚烧作物秸秆,减少了空气污染等。
    6、实施生态农业,也是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需要。绿色农业强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使当代人在创造物质财富、要求社会发展及消费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既保证当代人取得健康生活所需要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也为后代人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更加美好地生活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创造条件。绿色农业旨在建立自然生态之间和谐与互补的耕作及饲养技术,遵循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规律,遵循了生态平衡的原则。因而,生态农业与绿色农产品生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施生态农业,也是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需要。
    二、问题
    1、生态环境恶化。据报道,2000 年,全国废气排放中含烟尘1165万t,二氧化硫1995万t。与此同时,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已成为欧洲、北美之后的第3大酸雨区。在全国有监测的1200条河流中,850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严重的水体污染,更使可用淡水大大减少;据2003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报道,近岸海域四类、超四类海水占30%;四大海域中,东海近岸海域污染较重,如上海、嘉兴等近岸海域全部为劣四类水质。在工农业生产中排放的未经处理的废弃物也日益增加,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在许多地方,生态农业作为一种试点经济,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大多局限于小规模的以“食物链”原理或生物群落演替原理为指导的生态农业模式,很少实现以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原理为指导的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和经营。而且许多地方由于受环境、技术、资金等的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比较缓慢。
    3、先进、适用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对于顺利推进生态农业至关重要。当前,广大农村缺乏的是先进、适用的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例如,在农业污染防治、病虫害防治、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等农业技术、市场营销技术、信息服务技术以及技术转化等方面,还有许多亟待完善、提高。
    4、投入严重不足。当前,对于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吸引工商企业投资发展生态农业还很不够。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工程项目急需大量投资,尤其是在生态农业建设初期,一方面,需要起动的项目多,投资多;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生态农业产品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优质优价一时也难以实现,利润少,甚至会出现亏损,而政府对于生态农业的扶持却相对较小。一般情况下,在生态农业建设初期,完全按市场化操作还不现实。
    5、保障体系不健全。如,农业环境监测体系还不健全,其工作职责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还存在许多漏洞;农业保险服务还根本不能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
    1、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农业。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实行政策引导、科技驱动、综合开发,强化整体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种、养、加配套,促进物流、能流、智流、财流、劳动力流循环,提高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
    2、开展环境质量的普查与评价,依法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强化生态意识,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把发展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有
机地结合起来。
    3、增加投入,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生态农业生产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较多的投资,因此,应制定出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尤其在起动和生产开发前期更应得到政府的扶持;同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尤其是要吸纳工商企业的投资,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农民共同投入的机制,为顺利实施生态农业提供资金保障。
    4、提高生态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生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的有效载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按照生态农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实行全程管理,实施品牌战略;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服务和“产销订单”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推进生态农业产品的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5、重视生态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生态农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后备力量支持。因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加强先进适用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各级专业技术部门要加快新技术的引进应用;同时,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技术开发与应用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例如,当前可重点搞好对农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畜禽粪尿和秸秆等的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开辟有机肥源,不用、少用和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大力推广可降解农膜;进一步研究深化水产养殖技术,尽快降低水产养殖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程度,改善水质。
    6、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生产的保障体系。依法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要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积极控制污染,加强综合治理,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投资
政策、贸易政策等方面,也应针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提出积极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农业保险制度。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
网站管理员:谭东明   电话/传真:+86-29-87080678
地址:中国·陕西·杨凌 邰城路3号   邮箱:tandongming@nwafu.edu.cn
教育部 中国农科院 陕西省政府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 中国林科院 陕西省教育厅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部       陕西省农业厅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林草局     陕西省林业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 │ 信息管理 │ 总访问量: │ POWERBY:107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