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当前我省主要农作物旱情分析及其对策
当前我省主要农作物旱情分析及其对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2-23

    2010年,我省秋播麦油作物总面积达到2015万亩,其中小麦为1720万亩,油菜为295万亩。而自去年11月份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基本没有出现有效降水,降水量与历史同期相比普遍减少了5—8成,导致旱情持续发展,依目前情况看,冬春连旱已基本确定,这对小麦返青生长和分蘖极为不利,也将会给全省麦油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据近期统计,全省以小麦为主的农田作物受旱面积已达443万亩,重旱面积为45万亩。
    一、旱情及小麦苗情等的调查分析
    1.降水情况。去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10毫米,全省平均降水量仅4.3毫米,且每次降水量大多不足2毫米,均为无效降水。2010年入冬至12月下旬,多数地区平均气温较同期高1—3℃,特别是2010年11月25日后,连续数日最高气温均在17℃以上,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失墒严重。另据气象部门预计,2、3月份我省大部分地区降水仍将偏少。
    2.土壤墒情。经调查分析,渭北“旱腰带”中东部(永寿至合阳一线)属重旱区;关中灌区秸秆还田未灌田块属中旱区,已冬灌麦田墒情较好;其余麦田为轻旱。2月8—9日渭北、关中、陕南土壤墒情监测点测定数据显示,旱地0—20厘米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3%、12.9%、14.5%,20—50厘米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5.5%、13.4%、15.5%。同时,分地区将最近10年(2002—2011)2月份旱地土壤含水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今年渭北地区旱地土壤墒情仅好于2009年,而关中地区、陕南地区则是10年间同期最旱的。
    3.小麦苗情。据农情调查,目前全省小麦群体发育基本正常,个体发育不如往年。与2010年同期相比,小麦平均亩总茎数为66.4万,增加5.4万;单株分蘖2.8个,基本持平;单株次生根3.8条,减少0.2条。麦田中一类苗占36%,比2010年同期增加8.5个百分点,与2009年同期持平;二类苗占49%,比2010年同期增加4个百分点,比2009年同期减少6个百分点;三类苗占15%,分别比2010年、2009年同期减少5个、2个百分点。
    4.病虫情况。通过越冬调查,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在省内12个县区中度偏重发生,发病面积达30多万亩。预计,今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呈现中等偏重发生趋势。小麦条锈病可能在关中西部、汉中西部偏重发生,其余地区中度发生,发病总面积约为600多万亩;而因冬春连旱,对小麦红蜘蛛、小麦蚜虫及油菜茎象甲等害虫发生较为有利,上述害虫可能在春季严重发生。 
    综上分析,今年是我省50年来遭遇的第2个大旱年。就小麦而言,虽然目前总体苗情好于2010年,但土壤墒情很差,未灌田块15厘米处均为干土层,没有10毫米以上的降水,旱情将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如果旱象持续加重,特别是立春后气温逐步回升,我省小麦自南向北进入返青拔节期,处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的关键时期,也是穗数、穗粒数、粒重形成的重要时期,若不能保障水肥供应,会对我省夏粮丰产构成严重威胁。
    二、抢抓农时积极抗旱保苗
    面对旱情,尤其是面积较大、易受干旱影响的小麦生产,省农业厅于2010年12月10日即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小麦越冬田间管理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各地及时有效地开展以冬灌为核心的小麦越冬管理,并下派6个督导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2月9日全国抗旱促春管工作视频会议后,又组织农情、农技、土肥等方面的专家深入省内长安、蒲城等县区进行土壤墒情、苗情、旱情的调查,评估旱灾形势,了解农民群众在抗旱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迅速制定了力争水地增产、旱肥地不减产、旱薄地少减产的抗旱目标。针对当前旱情,相关部门和多方专家经协调会商,认为应积极抗旱保苗促春管,并明晰了三项必要而紧迫的工作:一是开动一切水利设施,扩大灌溉面积,做到能浇则浇、应浇尽浇。要优先灌溉未浇的田块和秸秆还田的田块,以及冬季早浇的田块。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墒力度。在渭北旱地开展以碾压、顶凌耙耱为主的早春田间管理,压实土壤,保住返浆水,增加降水利用率。灌水分墒后,及时耙耱划锄,破除板结,保墒增温,促苗稳健生长。三是分类指导,科学春管。对群体较小、苗情较弱的田块,结合春灌或降水,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对杂草较多的田块,开展化学除草,以节水节肥;对绝收田块,改种地膜玉米或薯类作物,实施以秋补夏。此外,注意严密监控条锈病等小麦常发、重发病虫害,做好防治技术指导,病虫重发田块组织专业队进行统防统治,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粮棉油和综合分团专家  李思训  张  睿  张保军 同延安供稿)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
网站管理员:谭东明   电话/传真:+86-29-87080678
地址:中国·陕西·杨凌 邰城路3号   邮箱:tandongming@nwafu.edu.cn
教育部 中国农科院 陕西省政府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 中国林科院 陕西省教育厅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部       陕西省农业厅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林草局     陕西省林业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 │ 信息管理 │ 总访问量: │ POWERBY:107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