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新样本
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新样本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张海泳 李小龙        发布时间:2011-06-10

4000多个农业新优品种、5000多万元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创业实训基地、6000多户农民参与的专业合作社……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里,果实累累。
近日,甘肃省“走进大关中”采访团一行,来到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感受这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作为中国的农业硅谷,杨凌示范区通过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能力,不懈探索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但为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做出积极贡献,而且依托教育资源优势,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展示,探索出了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新模式。
据统计,目前在全国农业科研成果中,转化率只有20%,而杨凌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已达到47%,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杨凌在16个省区建设了164个实验示范基地,使5000多万农民受益,每年推广效益都达到70亿元。据介绍,1997年到2010年,示范区生产总值从3.9亿元增加到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69元增加到7128元。
杨凌聚集着农业、林业、水利等70多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人才,被誉为“农科城”。这里曾有创下我国苹果品种推广面积之最的“秦冠”苹果和刷新了全国玉米单产纪录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走进今天的示范区,拥有粮油良种、蔬菜、苗木、生猪、肉牛、花卉、食用菌和经济林果等八类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完成。17类4000多个农业新优品种正在逐步开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呈现出科技化支撑、规模化推进、产业链运行、标准化生产、生态化循环的五大特点。
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奥林匹克盛会”的杨凌农高会,每年集聚国内外的先进农业科研成果和技术,让农民像赶集一样在这里寻找先进、适用的成果和技术。每年有130多万人参加农高会,其中90%以上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农民。
对于未来的发展,杨凌示范区人更加雄心勃勃:五年之内,在示范区基本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示范推广新格局,基本确立杨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示范辐射的核心地位,初步培育起与现代农业密切相关的特色工作、科教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
杨凌探索出的发展经验,也会给甘肃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带来启示。
启示一:高起点,高标准
杨凌把示范区定位于为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服务,这为争取中央和国家部委的支持创造了条件。1997年7月29日,经国家批准,杨凌高新农业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式成立。
在城市建设的定位方面,他们提出搞好“三个结合”,实现“一个目标”,即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新老城区结合,城乡结合,把杨凌建成全国著名的田园风光生态城市。他们考虑,如按照传统城市的发展思路,杨凌就是再建100年,不用说在全国,就是在陕西省也还是落后的。杨凌原来的基础很薄弱,“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只要把“三个结合”搞好了,把生态这篇大文章做活了,完全可以打响自己的品牌,进入全国先进城市的行列。
在规划建设方面,杨凌提出“富规划,穷建设”的指导思想。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不怕“头十年有人骂”,但求“后十年有人夸”。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进行总体规划建设,投资120万元,在全国公开招标,最终由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等4家著名建筑设计机构进行规划设计。如今,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一个崭新的杨凌新区已展现在人们面前。
启示二:资源重组,优势集成
以前,杨凌拥有10个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分属国家各部委及陕西省管理。这些科教单位长期“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设备重复购置,项目重复设置,整体优势难以发挥。
示范区成立后,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央18个部委的支持下,1999年9月,他们将10个科研教学单位进行合并,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科院水保所、水利部水科所、陕西省农科院、陕西省林科院以及中科院西北植物所等7个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中等教育学校合并成职业技术学院。此举实现了科研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实质性整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成为我国第一所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大学。
启示三:政府搭台,科企唱戏
杨凌的成功还得益于一个良好的体制,就是“省部共建”和“省内共建”的体制。由国家18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同成立了由副省长、科技部一位副部长、国家计委一位副主任、教育部一位副部长为副组长的“省部共建领导小组”,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三局作为省部共建领导小组的督办单位。这个高层次的共建领导小组,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用杨凌人的话说,“共建”就是“贡献”,由此他们得到了三大益处:一是政策倾斜,二是项目倾斜,三是信息引导。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
网站管理员:谭东明   电话/传真:+86-29-87080678
地址:中国·陕西·杨凌 邰城路3号   邮箱:tandongming@nwafu.edu.cn
教育部 中国农科院 陕西省政府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 中国林科院 陕西省教育厅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部       陕西省农业厅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林草局     陕西省林业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 │ 信息管理 │ 总访问量: │ POWERBY:107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