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农业部就我校全国人大代表提案正式作出答复
农业部就我校全国人大代表提案正式作出答复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8-27

  编者按: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校党委书记、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光强,资源环境学院院长郑粉莉教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履行职责,建言献策。日前,农业部就郑粉莉等代表所提议案正式做出答复。现转发如下:


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997号建议的答复

郑粉莉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建议收悉。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央连续几个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2009年4月,国务院制定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要“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三农’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壮大涉农电子产品和信息服务产业。”
   多年来,国家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在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农业部一直倡导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搞好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工作。2007年4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通过对这些典型和案例的总结、规范、扶持和推广,使其发挥了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2009年7月,农业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订了《共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水平及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水平。
  在推进农村信息化过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为了让广大农民“买得起、用得好”信息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引导有关企业开发了适用于农村的电脑、手机、机顶盒、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安全接收系统等低成本的信息技术和产品,为农民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要求各地加强市场激励,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二是加强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信息进村入户。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农业部于2007年底正式启动了金农工程一期项目的实施工作。金农工程一期项目建设目标是大力促进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加快推动农业决策、监管和服务的信息化,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农业生产指导、资源配备、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其中,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作为金农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主要是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  目前,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各系统正逐步投入使用。随着工程一期项目建设的全面完成,必将进一步提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通过积极指导、支持各级广播和电视媒体开设对农栏目,扩大对“三农”的宣传工作力度。自2003年以来,陕西、山东、辽宁、吉林、湖南、黑龙江、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天津、安徽、内蒙古等省份陆续开办了省级专业农村广播,部分城市电台也开办了自己的农村广播节目。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财经频道对“三农”题材的新闻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经常制作播出相关深度报道和大型专题报道。目前,在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发展过程中,已涌现出了很多品牌栏目和节目,如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农业节目、陕西农村广播等频道、频率,和《致富经》、《现代新农村》等名牌栏目,深受广大农村观众和听众的喜爱。
  三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结合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电话、电视普及率高的优势,农业部从2005年开始积极探索建立并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到2009年,共在全国范围内分别建设了7个省级、78个地级和324个县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这些平台的建成不但充分发挥了各种信息载体的优势,而且满足了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个性化需求,扩大了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2004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六年来,工程累计直接投资约500亿元,实现了全国99.8%的行政村和93.4%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在此基础上,农村互联网建设也获得迅速发展。目前全国97%的乡镇能通宽带,91%的行政村已具备登陆互联网的条件。201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速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工作,并审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四是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06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部进一步下移工作重心,研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指导建设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当地农民通过信息服务站了解国家的相关惠农政策,发布农产品卖难信息,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自2006年以来,农业部实施开展了“百万中专生计划”,已累计为农村培养了30万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人才,以及农村经营管理能人、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等实用型人才。2008年,农业部确定江苏省华西村等11个基地作为“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开展30多期培训班,共培养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等共4000余人。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积极开展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认真总结各地农村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工信部印发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基本规范(试行)》,对信息站的建设和服务进行指导。并会同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文化部等部门开展对全国的农村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进行考核评估,引导农村信息服务站健康发展。在信息专业人员培养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利用培训基地、各类信息服务站点、“信息大篷车”等多种培训载体,对省以下各级农业干部、信息技术骨干及广大农民开展培训,普及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截至2009年底,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各种途径接受信息化培训的农民总数达已到4422万人。其中,“信息大篷车”培训约15万人,上车体验人数约为250万人次。
  五是科学编制规划,努力争取国家扶持。目前,农业部和有关部门正按照国家对“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相关部署,组织开展农业信息化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针对当前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差、投入少、管理乱、人才缺等问题,我们将深入开展调研,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使规划真正成为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同时,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感谢你们对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问题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支持。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
网站管理员:谭东明   电话/传真:+86-29-87080678
地址:中国·陕西·杨凌 邰城路3号   邮箱:tandongming@nwafu.edu.cn
教育部 中国农科院 陕西省政府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 中国林科院 陕西省教育厅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部       陕西省农业厅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林草局     陕西省林业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 │ 信息管理 │ 总访问量: │ POWERBY:107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