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基地平台» 站点介绍» 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
站点介绍
文件政策
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

试验示范站(基地)地点: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首席专家:薛吉全 教授

一、基本情况

2014年11月5日,榆林市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共建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的协议》,榆林负责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建设,长期无偿提供科研试验示范需要的办公室、实验室、工作间、田间灌溉设施等和100亩科研试验用地,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围绕陕西玉米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以提升科技竞争力为目标,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优势,与榆林市农科院和有关县区农技部门联合,建立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推广模式,进行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为陕西玉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成西北地区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玉米试验示范站。

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位于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面积200亩,主要设施依托榆林农科院基础设施,生活、办公、科研、通讯等条件具备,每年接纳我校玉米研究团队20余名师生开展相关科研、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榆林市农业局合作,开始于2007年,自建站以来,以种质扩增创新为切入点,以玉米新品种培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为重点,构建了玉米种质协同创新体系和新品种推广模式,以榆林定边、靖边和榆阳区等为核心试验示范区,渭南、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地为玉米示范基地,审定陕单609、陕单636、陕单650等18个玉米品种,连续多年在榆林、渭南、咸阳和宝鸡等地创建了多项全国玉米高产纪录,促进了陕西省玉米生产从高产潜力挖掘—高产高效栽培—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逐步推动, 提升了陕西及西北地区玉米区域优势和生产水平,同时为全国玉米生产树立了示范样板。陕西电视台、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科学网、陕西省科技信息网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

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已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玉米科技创新的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平台和扩散基地,为陕西及西北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1.科学研究

1)以种质创新为切入点,构建了陕A群、陕B群2个杂种优势群,在国内率先走出一条玉米种质协同创新的育种模式

玉米育种难在选系、重在测配、关键在种质。抓住了玉米种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抓住了玉米育种纲。在总结国内外玉米育种理论成果和育种模式的基础上,以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为基础,以群体构建为载体,构建了陕A群、陕B群两个杂种优势群,实行五统(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构建群体、统一选择标准、统一多点鉴定、统一交流信息)两分管理(分别管理、分别选系测配),通过大联合、大协作,2019年继续在30个地点开展陕A群、陕B群第11轮的多点联合改良,在国内率先走出一条玉米种质协同创新的新途径,形成理论、技术、材料和信息相互融合的种质协同创新与育种模式种质协同创新的育种模式。

2)育成具有竞争力的玉米新品种陕单609

陕单609玉米品种于2008年选育而成, 2011年、2012年分别通过了陕西省夏玉米区、春玉米区的审定。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陕单609具有高产稳产、耐密植、抗旱、品质优良、产量潜力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在陕西榆林定边建立的陕单609玉米品种及配套技术6亩攻关田, 经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现场实产验收,实现了连续3年(2012-2014年) 在同一地块亩产突破并稳定在1400公斤以上的高产纪录 (分别为1402.2、1409.2和1420.0公斤)。

国内玉米专家通过田间测产与评价,认为:陕单609弥补了目前大面积种植玉米品种籽粒品质差、难以适应机械化收获和抗病性差的缺陷。在春玉米种植区和夏玉米种植区,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增产潜势。陕单609实现了陕西十年来玉米育种的新突破,成为陕西玉米主产区的主栽品种,促进了陕西省玉米品种新一轮的更新换代。

《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陕单609选育与应用》,2016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1等奖。

3)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选育取得重要进展

围绕谁来种玉米、谁来收玉米,玉米往哪里放3大问题,以适应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以早熟耐密宜机收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为重点,培育的陕单636、陕单650玉米新品种,具有农艺性状优良(开叶距、株型稀疏),耐密植(适宜密度5500株/亩以上),抗倒能力强,成熟后30天站秆能力好;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籽粒破损率低等丰产宜机收的特性。

陕单636成为陕西第一个审定适于机械化收获玉米品种,该项成果入选陕西2017年重大科技成果盘点。

陕单650具有籽粒水分含量低、田间倒伏率低和籽粒破损率低的“三低”,创造了夏玉米亩产超过750公斤和灌溉春玉米亩产超过1100公斤的纪录,2019年通过陕西省春、夏播机收组品种审定,完成2018-2019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机收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晋级国家玉米良种攻关东北机收组2020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示范推广

按照单项技术突破,综合技术集成,以自选品种为主, 集成精量播种、缓控释肥、。侧种植、机械收获和秸秆还田等关键技术及装备,形成适应陕西3个生态区3套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创新推广模式,与陕西省种子管理、农技和农机部门,以及种子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科技示范户)等联合,建立10个玉米全程机械化百亩示范基地。连续多年在榆林、渭南、咸阳和宝鸡等地创建了多项全国玉米高产纪录,促进了陕西省玉米生产从高产潜力挖掘—高产高效栽培—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逐步推动, 提升了陕西及西北地区玉米区域优势和生产水平,同时为全国玉米生产树立了示范样板。

建站以来,推广玉米新品种陕单609、陕单636等玉米品种9个,玉米高产栽培技术3套,先后开展新品种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20次,组织榆林、渭南、咸阳、西安和宝鸡等地农技人员和玉米种植户,开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培训30余次,培训总人数达到5000多人。先后接待有关领导、专家、种子经营企业和农技部门的田间观摩20余次。

通过技术的入户培训、指导和宣传,开展技术示范与推广,实现技术应用到户,加速玉米新技术传递和应用推广,形成玉米产业科研、推广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技成果和玉米生产的对接,专家队伍、技术推广和农民需求的互动,提高科技在玉米生产的贡献份额。发挥了试验示范站对玉米生产技术的引领和示范推动作用。

3.人才培养

榆林试验示范站先后培养研究生30名,每年在试验开展试验研究=研究生10名。为地区农科所培养玉米育种人才10名。

4.交流合作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张世煌、李新海(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赵明(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玉米栽培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少昆(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玉米栽培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东兴(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靖生(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植物保护岗位专家,黑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董金皋(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植物保护岗位专家,河北省农科院研究员)、Jim(美国普渡大学农学院推广专家),Dr. James Arthur Birchler(著名玉米育种学家、阿根廷农业部研究员),Dr. Thomas (著名分子遗传学家、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教授)等11位专家,进行9场次学术报告,参加人员500多人次。

三、主要参加人

校内人员:薛吉全、张仁和、郝引川、张兴华、徐淑兔、王教

地方人员:马向峰、杨晓军、李文艺、郝光方

c33687b07bb04c1c9b65ff1b178e2e0b.jpg

416908dc1eb748e1bf9a286e730bfe8e.jpg

0c202bd352354674bf8e05251225e13e.jpg

6aee7571e0424a5e8f5297765f0c801b.jpg

网站管理员:谭东明   电话/传真:+86-29-87080678
地址:中国·陕西·杨凌 邰城路3号   邮箱:tandongming@nwafu.edu.cn
教育部 中国农科院 陕西省政府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 中国林科院 陕西省教育厅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部       陕西省农业厅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林草局     陕西省林业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 │ 信息管理 │ 总访问量: │ POWERBY:107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