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基地平台» 文件政策» 甜蜜的事业(二)———来自我校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的报道
站点介绍
文件政策
甜蜜的事业(二)———来自我校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的报道
来源:未知    作者:易同民 王百战    发布时间:2010-04-01

        两位种瓜大王的“甜蜜”体验

  本次采访中,两位种瓜大王——阎良区关山镇北冯村张小平和富平县张桥镇埝田村的赵可和亲口讲述的我校科技人员引导他们科学种瓜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经历,给记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阎良区关山镇北冯村张小平告诉记者,过去,他家兄弟姐妹多负担重,日子过得很艰难。因此,从1983年他就试着通过种植甜瓜来改变家里的窘境。当时种的是当地传统的薄皮品种“白兔娃”。那年6月中旬采摘后他用自行车驮100斤瓜到西安去卖,每斤卖到了6角钱,使他喜出望外。在那一斤小麦只卖两角多钱、一斤玉米只卖8分钱的年代,这种一亩甜瓜的收益就能顶种10亩粮食!消息传出,同村和邻村的农民兴奋不已,都学着他争相种植甜瓜。后来,他逐渐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厚皮甜瓜,这种瓜甜度高、上市早、耐储运,价格上一下子把他们种的传统品种比了下去。

  1999年,他听说农林科大的杜军志老师在一农户家试种厚皮甜瓜,一亩地卖了七八千元,而他们种的瓜每亩还卖不到三千元。当年年底他便来到杨凌,从杜老师那里得到了3包宝贵的种子。2000年,3包种子种了1亩厚皮甜瓜,卖了七八千元。

  后来,他家的6亩多瓜田每年全种了农林科大的厚皮品种。农林科大的老师经常教他整蔓、催花、催果、施肥、浇水,覆膜也从最初的单层到双层、3层、4层,每多一层覆盖,塑料大棚内便可增温2-3度,上市时间就可提前5-10天。平均亩产值也节节上升:2001-2002年,每亩5000元左右;2006年,每亩近6000元。试验示范站成立后,专家就在他家门口,他更成为站上的常客,经常向专家请教技术问题。2007年,他严格按照我校专家新的技术要求,做到了“多层覆盖,两枝整蔓,平衡施肥,更新品种,熟瓜上市”,结果他家的六亩半甜瓜平均亩产达到4863公斤,亩产值达到12300元,产量、收益创我国早春茬拱棚厚皮甜瓜之最。在今年5月中旬举行的阎良甜瓜种植能手大赛上,他种的甜瓜外观、口感、甜度3项指标均征服了由全国权威甜瓜专家领衔的评审组,以97.1分的高分夺得大赛冠军。当推着一辆2000多元的电动车走出赛场时,这位朴实的农民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靠种甜瓜,我家现在盖了楼房,买了摩托车和农用机动车。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每学年开学前要交一万多块钱的学费,我轻轻松松就拿出手了。”张小平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甜蜜的故事,言语间不时流露出几分满足和自豪。

  张小平不仅自己靠科学种田瓜致了富,作为核心示范户,他还联系带动着10个重点示范户,把自己从我校专家手里学来的技术及时传授给大家,而这些技术又通过这10个重点示范户,扩散到一大批瓜农手里,带动广大瓜农靠科学种瓜过上了甜蜜的日子。

  为了感激我校专家帮他们科技致富,2006年5月,当年的第一茬瓜刚开园,张小平和阎良各村镇的瓜农代表,带着刚刚摘下的第一批甜瓜,不远百里,敲锣打鼓给专家送到了学校,也送来了凝结着广大瓜农真情的锦旗,上面的赠言 “送科技下乡,携农民致富”,充分表达了广大瓜农对我校科技人员的感激之情。

  由于张小平不但靠科学种瓜自己致了富,而且带动周围农民科技致富,他被阎良区政府授予“新农村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区劳动模范。

  问到下一步的打算,尝尽科学种瓜甜头的张小平告诉记者:“明年,我准备把自家的甜瓜面积扩大到14亩,品种全部采用 ‘一品天下208’甜瓜新品种,技术上5亩地采用试验示范站的专家们今年探索成功的5膜覆盖技术,其余仍采用4膜覆盖。有试验示范站老师们的指点,相信明年会比今年更好!”有科技撑腰,张小平对前景显得信心十足。

  富平县张桥镇埝田村的赵可和也是甜瓜试验示范站确定的“核心示范户”。正巧赶上他来试验示范站咨询技术问题,记者抓住机会采访了他。他告诉记者,自己从1996年就开始种甜瓜,由于科学意识不强,对技术问题一直不解,主要是凭借祖辈留下的传统经验办,当年种的一亩半甜瓜,亩产值只有2000多元。1997年他找到杜军志老师,选用了杜老师育成的“优选早蜜”新品种,并在他的指导下科学种植,当年种了3亩瓜,亩产值翻了一番,达到4000多元。

  他说:“在农林科大老师的指导下,我的甜瓜越种效益越好,我的科技意识也越来越强。有时专家们推广的新技术,许多人不敢接受,我就敢接受,这样我往往就最先尝到科学种瓜的甜头。2006年,试验示范站推广最新引进的4膜覆盖技术,由于是新生事物,大部分瓜农怕冒风险,都不愿接受,我就勇敢地接受了示范任务。当年全省采用4膜覆盖这种新技术的只有4户,总面积就十五六亩,而我一家就搞了6亩。结果,去年我的瓜亩均产值达到8000多元,加上瓜地套种的棉花的收入,每亩纯收入达到了7200元。这下群众可眼热了,争相仿效我的做法。今年我们张桥镇共种了两万亩甜瓜,其中有一万三千亩都采用了4膜覆盖技术,平均甜瓜亩产值由过去的3000多元一下子提高到5000多元,如果加上套种的棉花的收益,平均每亩地的纯收入可达到6000元。而我今年种的10亩瓜,甜瓜平均亩产值仍然在8000元以上。”“作为试验示范站确定的‘核心示范户’,种瓜也种出了一点名气,周围瓜农遇到问题,经常向我讨教。我就用自己从实验示范站专家那里学来的技术帮大家解决问题。今年,我给阎良区一户瓜农指导,在确保最优生长条件的基础上,每亩地节约投资300元。”赵可和为自己能够发挥出这样出色的示范带动作用感到自豪。

  赵可和这个富平的种瓜大王也因他出色的成绩名声大震。“今年5月,咱这普通农民也在省电视台露了一回脸!” 赵可和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那时正值我们镇几万亩甜瓜开园,陕西电视台著名栏目‘杨芳热线’节目组来我村采访,我就在 ‘今日我主播’这个栏目中当了一回‘主播’。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要想发,种甜瓜’,我还讲了要种好瓜就要相信、依靠科学,电视上播了将近20分钟。其实我讲的都是试验示范站的老师们教给我的。”

  “试验示范站的专家研究的秋甜瓜套种辣子技术今年已经成熟,这样,一块地一年就可收两料甜瓜一料辣子,每亩地的收益可就可大大增加了。还有,专家们研究出的5膜覆盖技术也成熟了。明年我仍种10亩瓜,两种新技术我都要用,估计每亩地的综合纯收入,轻轻松松就可达到1万元。”

  赵可和告诉记者,他们家现在已经被富平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科技示范户”,自己是陕西省果业协会会员,今年9月,他还参加了在咸阳举办的中国苹果年会,“我在会上发言中说,中国水果要打入国际市场,质量指标就要和国际接轨,要科技领先,培育好品种,搞好配方施肥,运用无公害农药,要向绿色农业发展。”

  听着赵可和这位土生土长的关中农民口中不时蹦出的“无公害农药”、“配方施肥”、“与国际接轨”、“绿色农业”这些非常时髦的词汇,你能说我校科技人员带给农民们的仅仅是经济上的收益吗?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
网站管理员:谭东明   电话/传真:+86-29-87080678
地址:中国·陕西·杨凌 邰城路3号   邮箱:tandongming@nwafu.edu.cn
教育部 中国农科院 陕西省政府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 中国林科院 陕西省教育厅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部       陕西省农业厅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林草局     陕西省林业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 │ 信息管理 │ 总访问量: │ POWERBY:107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