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经验做法:西农大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科技扶贫--王学峰、崔永健

经验做法:西农大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科技扶贫--王学峰、崔永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精准扶贫小记

  “通过西农专家面对面的指导培训,大棚葡萄种植获得的收益一年比一年强,预计今年的收益比以前大田里种植能翻6倍还多。”合阳县百良镇大枣村四组果农张安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自2009年11月开始建站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开展科技入户,走出了一条用科技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  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地处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坊镇北渤海村西邻,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著名葡萄酒专家李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葡萄酒学院院长王华教授担任站长。驻站和参与专家27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4名。

  建站以来,试验示范站围绕当地葡萄产业发展要求,在葡萄品种引进和良种选育研究与示范推广、葡萄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葡萄酒产业化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试验示范站专家针对合阳县的生态条件,先后引进了13个优良酿酒葡萄品种,并对其开展引种试验研究,最终确定了嘉年华、爱格丽、北冰红、媚丽4个品种适合在合阳地区种植推广。品种确定后,专家们规范了4个品种的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

  试验示范站还对鲜食优质葡萄进行了引种定植,并确立了合阳地区葡萄架形的“爬地龙”栽培模式,对严寒地区葡萄果实不减产情况下,在后期埋土管理环节上能节约大量的人力投入,促使葡萄种植生产效益进一步提升。

  “由于我国特殊的气候条件,90%以上的葡萄都要埋土管理。这个成本基本上占到了葡萄种植成本的三分之一,有些年份甚至是一半。爬地龙模式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对葡萄种植进行了标准化规范,适合后期机械化、简约化、高效化管理,对推动产业升级意义重大。”西农大葡萄酒学院副院长房玉林告诉记者。

  合阳县果业局副局长王颖丹告诉记者,在试验示范站的帮助下,合阳的葡萄种植面积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增加,同时合阳葡萄的种植标准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防治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进步,果农的种植葡萄的积极性很高。 “目前,合阳葡萄发展势头很好,葡萄产业已经成了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

  科技入户  示范引领

  随着合阳葡萄产业的发展,试验示范站联合当地政府启动了产业技术示范与科技入户工作。

  试验示范站与县农科局、果业局配合,确定在合阳县葡萄种植密集的城关镇、王村镇、新池镇、路井镇、坊镇及百良镇等6个镇,确立22个示范点,开展科技入户工作。重点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规范化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管理,达到引领示范带动、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为做好此项工作,试验示范站积极开展“技术骨干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果农培训+生产问题解答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工作,近万名农户接受了培训。

  “只要有培训就参加!”果农张安康对记者说道,“早些年都是在大田里种植葡萄,没有专家指导,产量不高,一亩只能卖到五六千元,有一年运气不好大田里葡萄全让冰雹打坏了,效益更别提了。”

  随着专家系统指导,前年张安康决定将葡萄移到了钢架式塑料大棚中种植。与传统大田种植相比,这种大棚技术产量高、病虫害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强。“效益明显有了提高。建了大棚后,每亩葡萄能卖2万多。”张安康说。

  为使广大葡萄种植户了解更多的农业综合信息,试验示范站还建立了农业综合信息计算机网络培训平台。农户通过网络“培训引导+科学技术指导”形式,学习掌握鲜食葡萄科学栽培管理及酿酒葡萄科学栽培管理等技术,提高科学化管理技能。葡萄酒学院还在学院网页开辟专门的示范推广及专家咨询栏提供网络学习,栏目包括鲜食葡萄科学栽培、管理技术,酿酒葡萄科学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文化与鉴赏,葡萄酒酿造技术,常见葡萄病虫害防治等。

           

  蹲点帮扶  确保精准扶贫

  早在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谋划建设的时期,葡萄酒学院即设计了青年教师示范站蹲点、入户的工作制度。对于进入学院工作的青年教师,按照“走入实践,服务三农”的思路,要求每人制定一份为期一年的蹲点入户工作计划,可以在五年之内完成。主要任务是在合阳葡萄示范站蹲点期间,深入示范基地和种植户,了解群众技术需求,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群众遇到的技术问题,同时利用专业优势,把种植新技术、产业新形势、营销新理念传播给群众,确保做到精准扶贫。

  2010年以来,学院先后安排刘旭、秦义、宋育阳、孟江飞、靳国杰、李换梅、李运奎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合阳试验站进行蹲点,对口联系农户35户。他们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及时雨般的服务,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葡萄酒学院青年教师孟江飞2015年参加工作,他蹲点的地方是合阳县百良镇太枣村,对口联系7个农户。孟江飞告诉记者:“参加工作后知道还要下去蹲点,刚开始心里还有些不情愿。后来去的多了,和农民打交道多了,看到自己实实在在帮农民解决问题后他们开心的笑脸,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蹲点对我来说,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的提升,每帮助他们解决一个问题,我就感觉自己又进步了。”孟江飞介绍说,建站前,太枣村大部分农户都以种良为生,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试验示范站建立后,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太枣村开始了鲜食葡萄的大棚种植,目前已近万亩,每亩地收入都有两三万元,不仅摆脱了贫困,正在向小康前进。